心情的日记(15篇)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如何把日记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情的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情的日记1世上最可恨的无疑是即将飞逝的时间。人一生,短短几十年,若你让它瞬间消失,像高空中的大雁,不留一丝痕迹,那你这一生就像白纸,泼墨无痕。光阴即逝,十八的青春在08年黯然失色的九月悄然结束。现又是一年,现在是否已经太晚?十九的成长历程,两个不一样的生日,弥足珍贵却毫无期待。每年那本属于我的生日已被淡望,以至连自己有时都难以提及。对于我这个喜欢回忆曾经的人来说,庆祝不如祭奠。今天就以即将完整的十九年为人生段落,回首曾经,记录成长,用笔与墨的宴席祭奠这即将逝去的十八岁青春。
———题记
儿时,在无知的岁月里潇洒着,也不会想想自己将会面对什么样的命运。都说人一辈是苦的,所以当你呱呱坠地时将面临的是一场嚎哭,也许在那个时候的你已经感应到了。春天总是那么美好,遍地繁绿,花香扑鼻。燕子回来了,飞在家的门楣上向每户农家报喜。还记得邻居家的羊群,我们追逐着,奔跑着,在那里你随时都可以见到最纯的笑容。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我们开始想像—要是我现在是大人那该有多好,父母就常说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而我们却难以体会。也许渴望长大,是每个儿童童年的心愿,盼望时间立刻飞逝十年。就这样无知的岁月慢慢流逝—
【家人—温暖的储存室】
家人永远是你温暖的依靠,是你欠缺温暖的储存室。不喜欢过多的言语,只是默默的深深的牵念。每逢佳节倍思亲,总是相聚又别离,在这十八年外出的岁月里才知道家人才是唯一温暖的依靠。日子一天天流水过去,总是喜欢给家里打电话的感觉,问问爷爷身体是否依然健康,听听父亲高音虔诚的话语,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妹妹风度大气的问候,哥哥完美追求的风格,如此平淡却如此温暖。
【朋友—悄然的过客】
从儿时走来,一路上数不清多少朋友。都是悄然而来,瞬间走进心里,慢慢改变着自己。然而都却以不同的方式悄然离去。也许在这一路上,朋友成了注定的过客,不必太过缠绵。
本来喜欢沉默的我,走进十八岁变得更为孤立。曾经的友人都因为时间而冲淡了一切,电话仅连一息脉博。朋友散遍天涯,知己寥若晨星。渴望知己的我,如今好像比摘星还难。
“做个朋友好吗”每当QQ弹出此样消息,不知为什么,心里温暖备至人却开始变得木讷,不知怎么回答,所以笑脸成了敷衍的工具。不知我的冷默伤过多少人,请你们不要想太多,只因我太过孤立。
【网络—虚假与真实的界线】
回想起来,在网络里也逛五年了,在这里我真的很快乐,也许是可以不做真实的自己,所以我显得无比从容。别人都说网络虚假,可我并不完全这样认为。在这里可以尽情放纵,当然行骗的的确不少,可也有真诚可爱的人,他们也成了你人生的一部分,所以网络只是在虚假与真实的界线上徘徊。
时局变格,时间太过残酷。昔日投机的朋友经过时间的摧残也逐渐变得陌生。
【生活—渐满的皮囊】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变得如此空虚。怀念那曾属于我们的小小天地,到处都是梯形的田园,远处绿树成阴,狭小的幽径崎岖地盘旋在各形山峰之上,“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此情此意,缓缓缠绵。依稀还记得在一个初秋和夜晚,我们几个兄弟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初秋的田园土质总是那么松软,好像特意为我们做好了准备。我们不顾一切的在田埂上跳着,飞奔着,嘻戏着,是那么的无拘无束,此时世间的一切都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
太多让我眷恋,因为在那个小小天地,有阳光,我可以释怀的狂笑,毫无忌惮的悲伤。就因为是太美好的东西所以留下的日子总是那么短。从走进中学的那天起,自由,阳光的生活从此泯灭。只能在学校的牢笼中忍受黯淡,死寂,乏味。
十八岁的青春,在驱走平凡,坚定信念的时候,我的生活开始了变化,生活逐渐充实。就像正在盛水的皮囊一样渐显饱满。没有目标的船舶只能在江面上无终点的回漩,对于我这个已找到目标的人来说,航线还不知是否顺利,努力的付出和坚定的信念我想这是我平坦道路唯一的方法。
最难承受的是心理上的压力,它播种了一种荆棘,若即若离,锋利如铁。它无形,让我年仅19的少年渐添银丝,它有形,却让我心灵百感交集,身心疲惫甚至无法呼吸。本来正在坚持的我而如今却进退两难。它就像肖邦的悲曲钻进我的心脏,我没办法只能将它当《恭喜发财》一样挥洒。于是,挥一挥衣袖便灰飞烟灭。却又总是在不经意瞬间重生,悲欢再一次无尽止的在身心徘徊。时而气宇高仰;时而消沉低落;时而笑面如花;时而轻癫疯狂;孤寂单影,谁能体会?
【理想—前进的基石】
如今,向来无章生活的我而渐起规律。早上六点准时起床,背背单词后直奔教室。一个仿佛无终的理想带动了一个无章的少年,激昂又向往着成功。秋风在高空拂过,但愿我的理想不要像秋风一样只留下树叶的颤抖。
对于学习的目标,没有给自己作明确的规定,但愿能如我意。
【文字—只影的寄托】
十八岁的青春,心绪渐渐紧张,过多的`言语无从发泄,积聚太久必将糜烂,于是默默地恋上文字。将心里的悲与痛,笑和乐毫不保留地寄托于文字,也许仅只有那么一点点。还是难以抚平凸陷的创伤。也只是写给自己,待它风干。
走在喧嚣的大街上,只影毫无依靠,就像没有定点的不倒翁永远也站不起来。文字是我的寄托,是我的依靠,现在却驾驭着文字踉踉跄跄,无法掌控自如,不管怎样,我在努力,但愿早日修得正果。
【梦想—理想的金字塔】
深灰色的天空因没在阳光的照射而暗然失色,我的梦想如果没有理想的铸就则就像深灰色的天空一样失去色彩,带着几分压抑,思绪随着心儿横飞。不知如此遥远的梦是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而淡然地消失在这滚滚红尘,但我深知我现在是如此坚定。
三百度的近视镜将鼻梁压得初现凹状,一根根白发,无肆意地在头上疯长。青春荡气的青春好像已不属于我,就这样如此过早如此平淡地离开。老天是否太过残忍,面对带着冰冷的秋风黑夜出奇的寂静,世上谁还知我心。真想我的心就像这夜一样,同清同静。
也许我是显得如此苟延残喘,但也算活着。平淡的青春即逝,我坚定用自己的信念,挥洒朴实而激昂的另一个人生……
心情的日记2到今天我开始25岁,他们都说,女生过了25岁,就不可以再穿水手裙,不可以再买廉价的衣服,不可以不化妆就出门,不可以不用眼霜。
想了想自己好像并没有做到,虽然确实是整理出了一些太短太小女生的裙子准备打包送人,但那倒不是自己过了25,而只是因为,自然自然地,就不再喜欢了。
24岁离开家,仿佛才重新开始生活,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愿意去接触人,到了现在,也常常会因为 ……此处隐藏29739个字……而出的泪。“姐姐,我要!”小男孩伸着胖乎乎的手指,指着树上的洋槐花,仰脸看着小姑娘。“乖,你妈妈不让折的,那药人,不能吃的。”他心“嗵”地一下,细细看小男孩,却是胖胖的,只是从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中似乎还能看到当年小女孩的一点影子。小男孩还是要。他说:“你就给他折一些吧。”小姑娘苦笑了一下:“姑姑连我也不让折呀。听说只有一个人可以折的,但我不认识,也从没见过,不知道是谁。”他愣了一下,想了想,挑了一串开得很欢的折下来,摘了几朵给小男孩,对小姑娘说:“你姑姑要问起,你就说我折的,他一定不会怪你的。”小姑娘惊疑地看着他说
:“你和我姑姑是好朋友吗?我姑姑去集上就回来了,你到家里等会吧。”他赶紧摇摇头,“我还有其它事,不能等她了,你给她说……说……”给她说什么呢?他实在说不清。小姑娘见他为难,就说:“你的右腿……不……好,这个特征好记。我就这么说,行么?”他的心一阵刺痛,把那串洋槐花放在怀中,赶紧转了身,最后看了一眼小男孩和屋檐下那一溜袋子,跌跌撞撞地迈开了脚步。
就这样走么?他在蹒跚中千万次地问自己。
他知道,就算这一走,能带走那往事和岁月,但洋槐不老,思念常在。带不走的是那年年春雨飘洒,岁岁洋槐花开,明年的屋檐下又会再添一袋沉甸甸的心事!
……
心情的日记15今天是农历九月二十二,姥姥离开我们整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她,时常在梦中哭醒;听到谁家老人有病住院的消息,常常自责:假如我的姥姥虚火儿一点,说说哪里不舒服,让我揉揉撮撮、陪护几天,恐怕我的愧疚要释放得多些。
姥姥去世时享年九十二岁,算是高寿了。可是,她老人家走得太匆忙了。让我束手无策,等静下心来,除了后悔就是割舍不下的深深怀念。这种心理折磨使我幻想着安装一部通向天国的电话,“长权”归我独享。以解我不吐不快的心病。
一
由于父母在外工作,我自幼跟着姥爷姥姥,是姥姥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拉扯大。我在姥姥家念小学、读中学,高中毕业又回姥姥家接受“再教育”。将近20年,我和二老相依为命。直到1976年我参加工作,才算离开姥姥的怀抱。在我心目中,姥姥就是我的亲人,她在哪儿我的家就在哪儿。那时农村经济欠发达,姥姥家的日子并不富裕,有时生活上为难着窄,都是我以主人的身份向爸妈要钱要物。亲戚朋友说我“胳膊肘往外扭”。至今,我已离开姥姥家32年,姥姥也告别家乡20年有余,可我只要一做梦就是童年的记忆——姥姥家那个老房、那个窄院,和姥爷姥姥的朝夕相处。
姥姥是感情极为丰富的人,只是她替别人想得多,表达方式含蓄,让人误以为冷漠。她总是把坚强的一面展现给别人,把苦楚留给自己。记得大表哥参军那年,姥姥真正地表达了感情。那时我还小,姥姥对我无所顾忌,她白天做饭干活一切正常,夜晚却和姥爷念叨个没完,边说边哭,有时哭声把我惊醒。那个冬天显得特别漫长。我到廊坊工作后,每逢回忆姥姥那冬夜里思念亲人的情景,我就有一种牵挂。所以我经常要求去大城、文安、霸州等地采访,顺便看望二老,以免姥姥的思念。有一位远方大妗儿曾咬耳朵跟我说:闺女呀,走到哪儿也别忘了你姥姥啊!逢年过节,她就到胡同北头望你呀!她老人家就是这样抑制着自己的感情,为她的孙辈儿们创造着宽松的工作环境。姥姥:您就是我们工作上赖以发奋进取的巨大精神支柱。
二
姥姥对我的恩情,远远不能用单纯的养育抚养来概括,更多的是教我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我的记忆中,姥姥从来不像那些厉害家长,孩子稍不听话就动怒,大骂不绝声,拿孩子出气,而是言传身教,循循善诱。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农村识文断字的人不多,许多人家传递书信要求人帮忙。我姥爷念过私塾,经常给人家帮这个忙。待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姥姥就让我试着做。一位我称她“巨姥姥”的经常与在天津上班的妹妹联系。每次她妹妹来信她都拿到我家,姥姥就让我先把来信念给她听,再根据来信内容复信,最后经姥爷审查并填写信封。说真的,比上作文课收获要大。但也有小朋友们讲说我:看她家那个傻儿子,小心沾上傻气儿。姥姥听说后很生气:谁家都不愿养傻子,你“巨姥姥”也不易呀?越是这样越应帮助她。姥姥的这番话,当时只是使我知错改错了,此后的几十年却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按照姥姥的做法为人处世。姥姥的长孙——我的大表哥得益于姥姥的言传身教更深,他深谙姥姥的为人,亲手在姥姥灵堂书写了巨型挽联:“一生树美德半世传家风,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容存——德门寿母”。姥姥:这是您后人的肺腑之言啊。
三
姥姥天生聪明,心灵手巧,做事认真。姥姥在娘家就是纺线织布能手,手头麻利,干什么像什么。嫁给姥爷后也表现出超凡的一面:屋里屋外总是干干净净,过日子精打细算。一条普通的花毛巾,她能抽出(拆开还是条毛巾)十几种小孩戴的帽子;一双男人的大棉鞋,能绣出各式各样的云子;一桌饭菜,她能做的花样迭出,色香味诱人。她蒸得包子一个足有30个褶儿,褶褶均匀像朵怒放的菊花。像做皮袄、皮褥子一类的.难活,她无师自通,还教会了好多人。
姥姥的手巧、活儿好在全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个年代,娶媳妇、聘闺女、盖房子都得自己张罗人帮忙。姥姥经常被人请去做嫁妆、剪窗花,甚至蒸“上梁”包子。不管闲忙、也不管时间长短,姥姥都有求必应,精心制作,唯恐达不到人家的标准。我们有时心疼她,想教她偷偷懒,她却说,睡宿觉就歇过来了,住在一个村里谁还不求谁呀。对上门求助的她也热情接待,毫不保留地传授技术。姥姥以自己的品德和高超的做活儿本领,赢得乡亲们的拥护和爱戴。她在城里居住的22年里,乡亲们经常询问姥姥的身体情况;逢年过节姥姥回家时,上点年岁的乡亲争先恐后去看望她。姥姥每每回忆起“接见”乡亲的一幕幕,喜悦、自豪的心情溢于言表。是啊,姥姥的喜悦是她播种后的收获!
四
姥姥是十分坚强的女性。感情所致,撰写此文我一直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如愿表达她老人家的完美品格。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姥姥一生不容易。仅我知道的她就得过两三次大病,年轻时脖子上长疮;年老又患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单就这两次与病魔抗争,我就真正感受到了姥姥的坚强,她的顽强毅力是一般女人甚至是男人也无法比拟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姥姥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很严重,腿疼得难以走路,腰疼得无法猫腰。妈妈转战廊坊地区的几个县,最后从到固安县大沙垡乡寻到中药治疗秘方。也许是姥姥的真诚所致,连饭都做不了的姥姥竟奇迹般地好了。但要强的姥姥,在姥爷病重的1985年再度复发,这一次病魔彻底把她击倒了。绝对卧床,并未让姥姥绝望,她靠双手把自己梳理得像从前一样干净、利索,炕上不见脏物,室内没有异味。按摩师每次治疗之后,她总要照着人家的手法,自己反复按摩,还教会我的小侄女给她按摩。姥姥回忆这段经历欣慰地说:人家做一遍,我就做十遍二十遍的,反正净好没不好。我问为什么这样做,姥姥掏心窝地告诉我:我这脾气你还不知道,不能让人伺候!凭着这一念头,我亲爱的姥姥卧床10个月,再次创下奇迹——拄着拐杖行走了,直到去世前十几天……
姥姥的坚强一直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我都像姥姥那样,坚韧应对,愈挫愈奋,百折不回。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