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华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你好之华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你好,之华》和二十年前的《情书》在很多环节上都非常类似,冬天、信、教室、校园、青春、爱情……说是中国版《情书》一点不为过。但最重要的是,两个故事都是建立在死亡的基础上的。
和岩井俊二其它有关死亡的电影不一样(比如《燕尾蝶》、《花与爱丽丝》、《莉莉周》),在这两部电影里,岩井没有去展现一个生命的消失过程,而是一开篇就交代了死亡,然后慢慢带领大家去回顾这个生命存在的意义。
《你好,之华》里,我们被之华,尹川,还有女儿等人物之间构思精巧的关系所吸引,但实际上,导演是通过这些关系,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逝去生命的至暗时刻和高光时刻,最终,我们看到了一个生命在逝去后,与这个世界依然存在联系。
周迅饰演的之华是这个电影的主角,她带来的是一段尘封已久的爱情,我们也为之吸引。但片中真正让人感动的,都是与之南相关的部分,我们每次看到之南的名字出现,她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都会引起我们的强烈共情。
与此同时,岩井其实在展现生者面对死亡的一个过程——从逃避,到面对,再到释然。
片中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儿子带着狗出走,之华和丈夫找到他后,他不顾一切地奔跑,那是个长镜头,孩子从没有目的地跑,从院子里跑到街上,从有灯光处跑向黑暗,从下坡跑到上坡,最后累倒在地。“你跟我回家。”“我没有家了……你们不知道。”“我知道。”
而在此之前,我们没有看到多少孩子对死亡的抗拒与恐惧,直到他看到一只死去的鸟,让他不得不面对死亡的现实。
李安曾说,“我最讨厌的就是把人简单化的定义,人太复杂了,哪有那么简单。”岩井俊二也一样,他让女儿说的“她不是自杀,她是病死的。”也让胡歌饰演的渣男讲述了自己的人生过往,并落下一句“一个人哪有你随随便便写几句那么简单。”
当一个普通的生命消逝,用他最后的一刻来诠释他的生命是不公平的,这也是我们常常犯的错误。
就好像我们看到一朵枯萎的花,很少有人能去想象它开得最绽放时刻的样子,更别说她努力长成一朵花苞时的样子了。我们顶多只会说:“枯了。可惜。”
如果非要从《情书》和《你好,之华》中总结出一点意义,其实就是生者该如何面对死亡,生者该如何告慰亡人,同时也如何解救自己。
和岩井俊二一样,另一个日本大导演是枝裕和,作品里也几乎都有死亡元素。虽然两个人的态度略有不同,但思路却都是一致的——去理解并接受死亡,而非恐惧。
活着不容易,死了亦自然。他们通过作品,小心翼翼地去传达这些东西,我们都感受到了,已然足够,其实也没必要说清楚。
最近刚看了岩井俊二导演的《你好,之华》。因为一直觉得个人的观影水平不佳,一般看完电影总喜欢到豆瓣上看看影评。
豆瓣上很多人关于电影名称为什么是《你好,之华》而不是《你好,之南》有着许多争论。
在看到他们的分析之后,我有试图着来从逻辑上来解释这一问题。然而我失败了。
后来,仔细想想,一部电影而已,只要能够给人温暖的感觉,以及治愈,这便足够了。
非要从逻辑上分析来分析去,倒多此一举了。
第一次接触岩井俊二导演是他的《情书》,先看了电影,沉迷于柏原崇的少年气质里无法自拔,后又特意买来了书,被里面的人物和故事所治愈。
很多人都说《你好,之华》是中国版的《情书》,我觉得似但又不像。
相似的是两者都以通信的方式来展开对过往的回忆,然后达成与自己的和解。不像的是什么呢?一时半会儿,我也不知该如何表达。
我为什么会说于观众而言是《你好,之华》?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我们都是之华。
之华因为喜欢上尹川,次次都借着去找尹萌的机会跟他玩,甚至在看出尹川喜欢自己的姐姐之后,还“笑着”提出提他送情书给姐姐的。可是懵懂的喜欢让她没有把信送出去,后来被发现之后,无措的她只有不停地道歉,祈求尹川的原谅。后来她把信送给姐姐之后,来到尹川家门口,欺骗他说,姐姐给回了信。
等尹川打开信一看:我喜欢你,你可以和我做朋友吗?之华。
在少年的心里,之华更多像领家小妹妹,所以在收到这突如其来的表白,他慌乱地拒绝道:“不可以”。
被拒绝的之华泪流满面,却也只能偷偷地躲在被窝里。
看,这多么像青春年少时的我们呀。暗恋,懵懂的喜欢,表白,被拒绝。
如果说年少时的之华有我们的影子,那成年后的之华是让我们羡慕的。
在图书馆有份清闲的工作,虽然脾气急但细心体贴的丈夫,还有其本身对生活的.优雅平和的姿态。
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依旧保持少女时期的心态。
所以她在写给尹川的信中,自然而然近乎带着欢愉地说着丈夫可能还没有原谅自己,没有对夫妻争吵的抱怨;所以她可以在老师家中说起自己曾经喜欢的男生,尽管听的那人早已睡着也毫不在意;所以她能在四十多岁年纪还涂着让人愉悦的湖蓝色指甲油;所以她还能在尹川找上门时,着急地问老师家有没有可能有口红……你看,之华还是年少的那个之华,岁月在脸上留下了痕迹,但她的少女心一直都还郁郁青葱。
而现实生活中这个年纪的我们呢?大多数还是被生活摧残了心态吧。
所以我说,于观众而言,是《你好,之华》。我们是曾经年少时的之华,平凡又普通;我们又羡慕着现在年纪的之华,平淡却愉悦。
周末去了电影《你好,之华》,电影散场,我坐在座位上久久不能起立离去,身边的观众相继起身离开,我却一直在啜泣。
电影的主题是错过和青春,很明显它是一个文艺片,故事情节也很文艺,在这个时代里用信件交流联系,回忆自己的中学时代,没有比这个更文艺的框架和线索了。但却没有给人脱离现实的虚构感,故事讲的很好,也很完整,不得不说,岩井俊二导演真的很会讲故事。
两个姐妹,姐姐之南,校园女神,成绩好,长得漂亮,又是学生会主席,这样的女孩子是校园里最闪亮的星星,也是最骄傲的。而妹妹之华是平凡的,不起眼的,最最普通的姑娘。在之华眼中姐姐是优秀的,也是自己无法企及的存在,她爱姐姐却也在姐姐面前自卑,甚至有一点点的嫉妒,姐姐什么都是那样的好,自己唯一喜欢的男孩子也是姐姐的追求者。
很多青春片都把故事讲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好像任何一个人的青春时光都是那样闪耀的主角,其实并不是那样的,之南是千万人中才可能出现一个的概率,但之华就是千千万万的我们自己。我们大多数人的青春岁月里其实并没有什么大故事发生,有的只是一些琐碎的,细小的,甚至无聊的时光,我们不是最优秀的,不是最好看的,不是能力最突出的,我们胆怯,我们把秘密放在心里;我们失落,被喜欢的人轻易的拒绝;我们没有勇气,没有在打击之后在全班人面前宣布什么,也没有为谁曾在大雨中淋过什么。这些都是最真实的存在“懦弱”的我们因为如此的也好像没有因此也伤害到自己太多。但我们的经历的都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青春是真的,悸动是真的,小确幸是真的,失望失落是真的。其实这样已经很好了。
我到底为了什么也哭呢?我也很难说清楚,或许是一些相似的情节勾起了对中学时代的记忆,或许是忽然间觉得自己的青春真的逝去了而为此感到伤感。对于这一点,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感受,大概是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原因,以前总听人说青春易逝但没有真切的感受,是一种模糊的、浮于表面的甚至浮夸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那天我从电影中看到了自己的中学时光,忽然间我意识到我再也回不去了,再也没有那样的欣喜悸动和感伤,仿佛是一瞬间,我看到以前那个小小的、懵懂的自己从自己身体里面抽身出来,微笑着和我挥手说:“再见了呀,你要保重呢~”我感到非常不舍,非常怀念,并且非常清晰的认识到真的我是失去她了,干脆利落,没有回旋。
我们一直在成长,我们渐渐在强大,我们收获了很多,但为什么,我还是偶尔非常的想念我逝去的青春,怀念青春里小小的自己。
文档为doc格式